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水利机械网>资讯列表>环境监测这十年•碧水篇

环境监测这十年•碧水篇

2022年10月22日 09:02:48 人气: 132 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迅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通过了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等三份重要改革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监测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此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国家队”,始终奋斗在监测战线的最前沿,这些变化,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奉献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开设“监测这十年”栏目,从总站监测人的视角,展示十年间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监测这十年 • 碧水篇”。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走遍了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足迹遍布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一次次眺望,情牵母亲河保护;一次次凝视,谋划高质量发展,确立实施“江河战略”,碧水篇章不断更新。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等一系列治水方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开始凸显:十年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23.3个百分点,达到84.9%,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2021年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保持Ⅱ类水体,511条主要支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占96.8%。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经过治理的九曲黄河日夜奔腾,恢复生机与活力,2021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119条主要支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占78.4%。
 
  碧水保卫离不开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全面、准确评估,离不开精准分析、智能识别、实时监控水环境风险,离不开生态环境监测对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撑。
 
  这十年,实现了全面设点、全国联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十年间,国家建成由3641个断面组成的分布于全国1835条重要河流和210座重要湖库上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重点建设了183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首次实现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四个全覆盖”,实现“谁考核、谁监测”,支撑国家评价考核与城市排名。目前,近5000个省市监测断面与国家协调调度、联网运行,水质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溯源分析更加科学精准。
 
  “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断面示意图
 
  一直承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技术支持的解鑫,深度参与了“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三次国家网的优化调整,见证了国家网断面数量从972个扩充到3641个,覆盖范围从423条大江大河主干河流延伸到1835条干流及各级重要支流,从31个省(区、市)全覆盖到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见证了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流域系统性断面设置技术的新突破。
 
  这十年,以改革抓提升,实现数据“真准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推动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2017年,国家全面启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第一阶段,从2017年10月起,全国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推行采测分离模式;第二阶段,2018年完成183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第三阶段,实现监测数据的联网共享。
 
  采测分离和自动运维全体技术人员及驻站人员从制度设计、技术完善、能力建设等方面守正创新,印发管理办法、站房建设、采样与现场监测、采水技术、数据审核等一系列技术文件,构建了“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荣获了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和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奖。体系运行既推动了第三方社会化检测运维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更提升了300多家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分析能力,有效保证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权威高效、独立公正。
 
  恰逢“二十大”,“在全国人民享受国庆长假的时候,我们反而更忙碌了”,水运管中心负责数据审核工作的刘允说道,“为了保证国家网安全平稳运行,水运管中心全员、全年、全过程踏实工作,一直战斗在数据生产一线。”
 
  这十年,用数据说质量,以排名促治污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质量评价、政策规划、考核排名、执法处罚、成效评估、信息公开等实际工作当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自2012年10月起通过总站对外发布《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满足公众知悉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需求,十年间,累计发布111期。水生态环境监测室李晓明一直负责海河流域水质报告的编制,亲身见证着海河流域水质的剧变,相较于2012年,2021年海河流域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提升29.3个百分点,达到68.4%,而劣Ⅴ类断面下降32.4个百分点,已降至0.4%。从图中可以看出,用红色显示的劣Ⅴ类水体基本没有了,蓝色、绿色显示的优良水体越来越多了。
 
  2019年5月7日,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了地级及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水环境质量较好的30个城市和最差的30个城市被挂上了“红黑榜”。这也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4年来,官方首次公布以城市排名为主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状况。城市排名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闻1+1、人民网、央广网、央视网、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华夏时报、世纪经济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水生态环境监测室是此项工作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通过系统且繁琐的数据统计、多方案的测算校正、多模式的对比分析,编制出台排名方案,确保了排名结果的科学客观公正。生态环境部三八红旗手嵇晓燕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她说“地方政府及众多党政负责同志都很关注城市排名情况,大家既了解状况,也据此查摆不足,有力推动了地方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性和精准性,促进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十年,以合作创中国品牌,树中国监测权威
 
  2006年,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开辟了国与国之间对跨界水质监测与保护的先河。中俄双方自2012年每年轮流举办技术研讨会,十年间,中俄双方专家通过技术研讨这一平台,就两国地表水监测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方法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技术交流,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合作成果。
 
  2012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启动中哈跨界河流监测。十年间,双方通过交换质控样、技术研讨会以及互派专家参与对方现场监测等多种手段,在统一分析方法、解析数据差异、推进有机污染物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监测结果得到双方认可。
 
  从事此项工作15年的刘京老师说,“联合监测的实施,不仅对改善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推动双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增进了双方的理解和互信,增强了监测技术人员之间的友谊,并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多次赞誉,为中俄、中哈双方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实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优化水质评价考核和城市排名方法,以汛期污染强度监测推动解决城乡面源污染治理瓶颈,以长江为样板着力健全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用逐步完善的现代化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支撑三水协同治理、统筹推进。
 
  原标题:监测这十年 • 碧水篇
关键词: 环境监测,水生态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